2024年10月20日下午,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北京市主持召开了由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浙江奥氏芯材科技有限公司、利得膜(北京)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共同完成的“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依据《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经专家质询、答辩,最终形成评价结论,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并评定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超疏水与抗润湿改性膜设计和制备技术方面属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清华大学教授吴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晓燕、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牛军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洪涛、国能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钟振成、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晓伟七位行业专家组成,侯立安院士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林、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教授姚之侃、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与化学技术所所长冯向东、所长助理徐浩然,成沛金,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李强、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王亮、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施国忠,水专委会员部主任李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愿军主持。
会上,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助理徐浩然就“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项目围绕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处理工艺效率低、药剂费用高,以及纳滤/反渗透膜水渗透通量较低、抗污染性差等问题。开展了以膜技术为核心的“膜法脱气-纳滤/反渗透脱盐-电催化氧化”处理燃煤电厂含氨高盐水的绿色循环利用工艺研究,聚焦膜性能退化机理、长效膜材料及高效电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先进材料的工程应用等,通过全链条、多层次的创新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为燃煤电厂含氨废水的高质高效处理与稳定运行提供了膜材料与工艺技术保障。
评价委员会认真审阅了评价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中华环保联合会项目评价要求。
2、发明了碳纳米材料和有机硅偶联剂改性技术,制备出用于高浓氨气脱除的超疏水、抗润湿改性静电纺丝膜;研发了水相单体扩散控制和温和表面修饰技术,制备得到高盐废水处理的反渗透/纳滤复合膜;发明了低氨废水多级电化学氧化处理装置,形成了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循环利用的脱气膜-反渗透/纳滤脱盐-电化学氧化集成技术。
3、项目成果应用于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处理,膜脱气通量提高30%、水通量提升20%,电化学氧化系统处理能耗降低20%。
脱气膜及元件、纳滤和反渗透膜元件检测指标分别符合GB/T372-2018、HY/T113-2008、HY/T107-2017等标准要求,集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4000t/h的处理系统。本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2项。
综上所述,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超疏水与抗润湿改性膜设计和制备技术方面属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作为各技术持有单位持续努力与奉献的结晶,历经专业且严谨的专家团队审核,已赢得了广泛而高度的认可。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辛勤工作与卓越创新的肯定,更是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与创新的强大动力。同时,这些成果为申报国家、地方及行业各类科技奖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争取政府及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推动科研人员职称晋升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更为其后续的市场推广与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