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村镇水环境治理产业与发展论坛 现场图
2021年7月4日,首届“2021村镇水环境治理产业与发展论坛暨村镇环境治理技术设备展览会"在重庆隆重举办,大会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出席并发表主旨报告,题目为“我国东部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实践"。
中国工程院 徐祖信 院士
我国有9亿农民,每年大概排放100亿吨农村污水,每年大约80亿吨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因此农村污水处理空间巨大。十三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农业污染防治,至今为止在两个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生活垃圾的处置,二是农业生产污染的治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已经出现了拐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达到90%以上,但是农村面源污染仍然严重。
徐院士团队从2002年开始研究农村污水的生态处理。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氮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而不是强制达标排放。第二,技术的简便、经济。在技术简便经济方面要强化灌溉回用,强化经济可行,强化有利于市场化运营。分散的装置靠农民自己运营,要使得它符合生态经济简便的要求,以土地组织为基础的生态处理技术才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但是要把这个生态处理技术引入到我们国家,首先要解决生态处理占地较大的问题。徐院士团队做的第一个用人工机制来建设从上往下走的富氧廊道,把河道边坡改为人工湿地,为农村生活污水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态土地带来很大的贡献。09年在浦东建了国际上第一个河道边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连续三年运行,总氮总磷去除率达到50%以上。但是如果不解决堵塞问题,高复合人工湿地运行几年因有机物形成堵塞就报废了。达尔文说过蚯蚓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物,那么这些堵塞物蚯蚓是喜欢摄食的,此外堵塞物当中有机物占50%,利用微生物来分解,通过多块湿地轮流交替保育,一块保育修复30天,90%的有机物都得到分解,经团队研究做到了专业化运行。
中国工程院 徐祖信 院士
徐院士介绍,在江南水乡出现大量的小池塘,要把小池塘改造成为处理生活污水,他们采用生态浮床挂栽高炉渣来吸附,同时在旁边增加一块湿地来处理人工湿地曝气塘污泥技术,剩余的污水再通过地下管道回到曝气塘处理,这样的生态处理技术在上海的奉贤,每天运行成本2毛1分钱。有了这些技术,东部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应用于实践。
第一,把化学强化絮凝和人工湿地综合应用,这是徐院士团队在国内建的第一个人工湿地脱氮的示范工程,2007年运行到至今出水一级标准,运行成本每吨水2毛9分钱。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大约是6毛钱。
第二,针对农村还有很多化粪池是COD和SS较高的,浦东的工湿地处理工程,出水稳定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第三,组合化学强化絮凝和土壤渗滤组合。前端的化学絮凝只需要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但是在东部水乡最需要攻克的是东部水乡地下水渗滤,在进入到地下水之前,所有滴灌的水都要给土壤锁住,它的盐碱度下降19%左右,运行成本1毛6分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徐院士团队以土地为技术的生态,开发了12个单项技术,3个技术体系,建了96个生态处理项目实现全覆盖,习总书记到现场考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项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复合提高1.5-2倍,运行成本平均减少一半,总氮处理提高2.3倍,而且能够实现堵塞修复,达到长效的一B级。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58个项目,科技部为这个项目专门设置了治理农村污水还原问题在全国教育平台进行播放。
最后,针对农村污水徐院士提出了三大建设性意见。
第一个建议,要发挥规划的基础作用,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科学引领,以实施计划为保障,确保农业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持续推进。
第二个建议,一定要强调经济性和简便性。
第三个建议,要有效保障资金,保障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尤其是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