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废水预处理效果不佳问题该如何解决?
发布日间:2025-02-08 浏览次数:63
废水构成复杂,是当前一些规模较大工业园区面临的突出难题。为此,有的园区要求企业先进行预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排入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的企业逾越底线,预处理效果不佳,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形成冲击,不利于园区实现水环境安全的目标。对园区内的水污染异常事件,溯源查找偷排企业的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很高,宜采取源头管控措施,使性质不同的废水各行其道。
总体来看,园区内的废水有三类,第一类是危险废物,但量不会很大;第二类是相对零散的、较难处理的复杂废水,是主要的破坏性因素;第三类是普通废水,有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很多老园区过去都是将三类废水混合收集,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零散复杂废水量不大,破坏作用却很强。
对园区内复杂的工业废水,应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对鉴定属于危险废物的废水,要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对其他较难处理的零散复杂废水,可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槽车转运或新铺专管收集的方式,不与其他普通工业废水混合输送,从而解决少量复杂废水搅乱整个处理系统的矛盾。
对集中后的复杂工业废水,要配套建设特种净化设施,主要是去除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机物,然后按确定比例混入常规污水处理系统。这样集中进行预处理,有助于克服分散预处理质量不高的弊端,特别是以受控的方式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相融合,稳定了园区的废水处理效果。
没有排放就没有水体污染。园区内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园区内,应避免将各种类型的废水简单“一锅煮”。通过科学分析,分流零散的复杂工业废水,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水质长期不能稳定达标的难题。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占地面积较小的装配式污水净化设施,方便串联,为规模不大的预处理提供了实现条件,值得有关园区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