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间:2025-01-20 浏览次数:100
第一部分 企业概况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是中国建筑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公司,2021年4月经集团批准更名为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4亿元(其中国有资本预算3.4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资信等级AAA级,银行授信总额133亿元,致力于成为“生态环保行业领先的投资建设运营集团”“建筑行业领先的低碳管理综合服务商”“中国建筑旗下环保运营业务最专业公司”。
公司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响应“双碳”目标,聚焦“生态环保+双碳”两项基本业务,生态环保包括水务业务和固废业务,其中水务业务涵盖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市政管网、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污水、工业污水等;固废业务涵盖土壤修复、矿山修复等;“双碳”业务涵盖低碳综合能源管理、“双碳”咨询技术服务、“双碳”产品开发等。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聚焦高端水、资源化、再生能源领域。
公司连续三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改革”“标杆”企业,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100余项,包括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深圳坪山河项目荣获詹天佑奖(全国首个获詹天佑奖的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建首个水利工程奖项)、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建首个获得国优奖的流域水环境项目)。
第二部分 核心竞争力打造
一是企业资质方面。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壹级等建造资质,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分散式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道检测评估和养护与运维作业等8项运营关键资质,近零能耗建筑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双碳”资质,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检测分析中心(CNAS)等检测资质,集成设计、建造、运营、“双碳”、检测资质,打造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运营能力方面。公司连续两年获评“水业最具专业化运营服务企业”,是中建涉水运营业务规模最大企业,布局七大业态,运营中建50%以上的涉水资产,设计运营规模超63万吨/天,为全国17个城市超600万人提供服务,年度全口径运营收入9亿元,管网总长度超1.1万公里;在农村污水治理细分领域,农污设计处理量近3000万吨/年,为90多个乡镇、5000多个村庄、160余万农村人口服务,运营厂站超3000座,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设施超4500座,运营规模持续保持行业前10名。打造“中建运营”水务子品牌,成功注册中建运营、中建运营(水务)、中建水务运营、会水商标;密云农污、溧阳农污等农污项目获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当地政府认可,积极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主编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领域首部运行评价团标,承办生态环境部首届农村水环境治理论坛等高端论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是中建首家全业态布局数字化运营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农村污水治理终端设施数字化智能运营系统”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水务经典案例”、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打造具有中建特色的运营管控体系,构建“服务智慧化、生产目视化、操作标准化、调控精细化、运行低碳化”的运营标准化体系,编制《运营管理手册》,致力成为集团运营项目管理手册。
三是科技能力方面。搭建中国建筑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水环境技术与装备)等8大科研平台。拥有13项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水平核心技术(1项国际领先水平技术,11项国际先进水平技术,1项国内领先水平技术)。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参编IEC国际标准1项,累计主编或参编国际、国家各类标准60余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近40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证4项。自主研发“MABR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多级AO/OA双模式农污处理一体化设备”,在公司江阴农污项目完成示范应用,实现总氮去除率由 60-70% 提升至90%以上,能耗降低30-40%。
四是创新能力方面。“双碳”方面,在中建率先开展“双碳”业务,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建生态环境成立,作为集团在“双碳”领域政策研究的首要平台。公司成立中建唯一聚焦“双碳”领域的专业化公司——中建碳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中建集团碳盘查工作营,圆满完成中建集团2022年度碳盘查工作,形成中建集团首份碳盘查报告及系列技术文件,为我国建筑企业碳排放国际对标提供了重要数据模型和算法基础,获得2024年新华社“双碳”科技创新优秀案例;牵头中建集团千个绿色办公场所创建工作。以碳盘查、碳核算、碳资产管理、低碳产品认证、能源审计、低碳规划等技术服务,为城市提供顶层“双碳”规划、为企业提供低碳化转型服务,以产品集成推动项目落地,实现市场化突破,累计中标30余个项目。在低碳综合能源业务领域,承接中建集团首个中央机关单位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国务院国资委大院综合能源服务一期“光伏+充电桩”项目,高质量完成北京首批“小而美”城市更新项目——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低碳改造BIPV项目等项目。在“双碳”咨询业务领域,先后承接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编制、房山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效能综合服务等项目,完成天津首个社区碳盘查项目——天津河西区雀榕园、海景雅苑社区碳盘查服务工作;完成威海市立医院能源审计等4个方案编制。在低碳数字化产品孵化领域,开发中建集团首个“碳普惠”平台,并成功中标北京首个全域碳普惠平台——密云区碳普惠服务项目;研发“泰兴水厂零碳建筑”产品系列,获批中瑞(中国-瑞士)零碳建筑示范工程。
水务科技方面,积极拓展高端水业务,对标中电环境、世源科技等电子行业水处理优秀企业,结合“双碳”业务发展经验,在高端水务领域,布局超纯水、高难度工业废水、工业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及相关产品及设备,成立纯废水事业部,已组建20人高端水专业团队,设立设计工作室,具备设计、投资、建设、采购、运营全周期服务能力,最核心的设计能力已具备行业竞争优势,成功中标全国首条、全球首批第8.6代 AMOLED生产线的整套废水处理系统——成都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废水处理系统,助力中建集团首次突破高科技电子厂房工艺包领域。同时延伸主营业务,打通生态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积极拓展污泥处置、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领域,中标汉中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项目,是与合作单位联合研发的悬浮态循环干化技术首次应用于污泥处置领域的新实践,引领污泥处置与资源化行业技术创新;中标南京首座污泥独立干化焚烧处置项目——南京市江北污泥处置中心委托生产运行服务项目,培育运营新业态,持续做精运营品牌。
五是投融资能力方面。坚持探索产融结合路径,打造高效的项目投资模式。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战略投资人形成深度合作,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10余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合作发行ABS产品。在中建集团率先推进公募REITs发行,具有领先性、独创性、标杆性。积极推进“引战”工作,同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就股权的战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获得集团立项批复。
第三部分 重要项目展示
公司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锚定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聚焦高端市场、高端业主、重大标志性项目,以央企匠心打造了多个“全国第一”“中建第一”的优质民生工程。
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打造全国首个考核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的新治水模式项目,治理后水质排名深圳第一的深圳坪山河等9个项目,其中南京葛塘街道水环境治理再提升项目一期工程作为中央环保第二轮督察问题整改项目,项目治理成效获南京主流媒体报道(河道数量187条,河道总长度298.1公里)。
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打造中建集团在京首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北京密云农污等20个项目(拥有处理站3157座,泵站1275座,处理站设计规模为10.13万m³/d,排水管网9592公里)。
在城镇供排水领域,打造国内规模第二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中建集团首个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实施的特大型全地下再生水厂项目——北京市亦庄新城台湖再生水厂一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中建集团在京首个生态环保类PPP项目——亦庄再生水厂、泰州市最大水厂——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项目(一、二期)等22个项目(污水厂17座,设计规模28.56万m³/d,自来水厂5座,设计规模44万m³/d,管网总长度:2113.46公里)。
在海绵城市领域,打造国家第二批试点、第四批示范海绵城市项目——庆阳海绵城市等4个重点项目(区域面积54.13平方公里,透水铺装面积353.88亩,绿化面积134公顷)。
在固废处理领域,打造北京市首个建筑垃圾PPP项目——北京市丰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南京市江北污泥处置中心项目、汉中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重点项目。
在土壤修复领域,打造当年度全国最大的土壤修复项目——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地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等重点项目。
在超纯水及工业废水,打造成都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废水处理系统等重点项目。